文/管清友、许博男
汽车相比较其他消费品,在行业上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,因此具备鲜明的库存周期特征。一是汽车生产过程“重工业”特征明显。汽车厂商生产线规模庞大,资本投入较多,增减产能周期跨度长;二是销售模式相对特殊。我国的汽车销售大多采取4S模式,经销商与厂商整体库存偏重,增减库存均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周期。在这两种特征的作用下,汽车市场的供求缺口修补时间较长,会产生明显的波动,因此导致库存的周期性变化。
在传统的库存周期理论中,一个完整的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。我们可以将汽车厂商与消费者的行为嵌套在其中。一是被动去库存:汽车消费需求上升、厂商库存下降。即汽车消费需求回暖,但汽车厂商短期内难以迅速增产,库存跟不上需求,库存随销售增加而被动下降。二是主动补库存:汽车消费需求上升、厂商库存上升。即汽车消费需求继续上升回暖,汽车厂商生产恢复,主动增加库存以更好地应对下一阶段销售。三是被动补库存:汽车消费需求下降、厂商库存上升。即汽车消费需求接近筑顶,汽车厂商来不及收缩生产,销售下滑导致库存被动增加。四是主动去库存:汽车消费需求下降、厂商库存下降。即汽车厂商已经意识到汽车消费需求筑顶且已下滑,产生销售量缩减预期,主动削减库存。
在不同周期阶段,汽车行业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气程度。在被动去库存与主动补库存周期中,整体需求回升,行业呈现出复苏态势;在被动补库存周期中,需求顶点已过,但厂商尚未感受到并仍在添加库存,行业处于过热状态;当进入到主动去库存周期,厂商已经意识到需求衰退,便开始进入防守态势,行业则处于衰弱的势态;周而复始,形成了上述库存周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