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汽车哪里出了问题?至少目前来看,理想汽车至少在三个层面面临困境:
第一,新能源汽车战局已全面拉开,有资金、技术、市场实力一较高下的玩家就属特斯拉和国内新造车三巨头,蔚来、理想、小鹏都已囤积超300亿现金备战。过去以低成本经营著称的理想也开始快速扩张,由此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,让理想在未来长时间内都将面临盈利困难。
第二,小鹏、蔚来已经开始分散营收来源,小鹏汽车第一季度首次确认了软件收入,但理想还在依靠硬件。且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换电技术,理想都缺乏竞争力,除了“增程式”,再无明显的技术标签。自动驾驶技术更是有待提升,目前已出现多起安全事件。
第三,常年以理想ONE(配置|询价)单一车型征战市场,为理想带来了荣耀,也带来了掣肘。2023年上线纯电动车的目标促使理想不断迭代,多款车型同时研发、团队转型融合的路上,理想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理想亏了
一众造车新势力中,理想汽车最能赚钱,接近20%的毛利率,一度只有特斯拉能与之比肩。
去年7月底,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,完成阶段性胜利。媒体花费大量笔墨回顾了这家“抠门”的造车新势力是如何在SEV失败、融资困难、量产交付晚、增程式不受认可的多重困难下,依靠捉襟见肘的现金流顺利运转,并实现了两位数的毛利率和率先盈利。
过往战史暂且抛开不看,理想是新造车三巨头中,最后一位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。它的上市,标志着赛道的第一阶段决出高下,新能源汽车的中场战事也基本锁定。已经落地上海的特斯拉将和蔚来、小鹏、理想一起,深入国内市场,贴身血战。
今年2月,理想汽车发布了业界闻名,同时也饱受争议的“2025战略”——在2025年占据国内电动车20%的市场份额,销量达到160万辆,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。
这是李想根据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推算的数据。《规划》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将达到20%,以2%年复合增长率计,2025年,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达3228万辆,新能源车销量为807万辆。理想汽车想获取20%市场份额,就得卖出160万辆车。
现在的情况是,刚刚过去的2020年,理想汽车才卖了3.2万辆车,压力巨大。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理想汽车将扩张速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程度——
“2022年起每年推出两款车型”:以一款车型从设计到上市需耗时3年来计算,理想此后每年需同时研发6款车型,而此前,理想汽车自2015年成立到2020年,仅推出一款车型理想ONE;
“2023年交付首款纯电动车型”:理想汽车规划了两条路线:其一,以城市纯电、长途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(充电宝);其二,提供十分钟补充300-500公里续航的400千瓦超级快充的高压纯电平台(超级充电器)。两条路线分别对应已面市的增程式汽车,以及承诺2023年上市的纯电动车。为了备战纯电动车市场,理想还需要搭建自己的充电站网络;
“2020年底直营零售中心超过200家”:截至去年底,理想拥有52家门店,这意味着它需要在一年内新增近150家门店,这是理想过去5年开店量的三倍。远期上千家门店的目标,也让整个工程变得巨大又耗时耗力。
“2025年销量达160万”:这不仅有消费者端的挑战,还有理想汽车产能的制约。目前理想汽车年产能约为10万辆,要做到年销量160万,首先需要把产能扩大的这个量级。为此,理想汽车已经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工厂。此前有媒体报道称,现代汽车位于北京顺义的一间工厂已被理想汽车收购,或将作为第二工厂。
从渠道、市场、基础设施到产能的全面扩张,都离不开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的投入。这也是理想从“抠厂”变成了“亏厂”的主要原因。
根据最新财报,今年一季度,理想汽车总收入35.8亿元,同比增长319.8%,环比下降13.8%。同期,理想汽车毛利润为6.167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增802.9%,环比下降14.9%。
此外,理想汽车还结束了刚刚实现的季度盈利,今年一季度净亏损3.6亿元。那个最能赚钱的理想汽车或许很难再出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