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电子化发展始于50年前
其实汽车电子化的发展及其大规模地应用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,早在1971年以前,汽车厂商就开始生产技术起点较低的交流发电机、电压调节器、电子闪光器、电子喇叭、间歇刮水装置、汽车收音机、电子点火装置和数字钟等。1974~1982年,以集成电路和16位以下的微处理器在汽车上的应用为标志,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是电子汽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和防抱死(ABS)技术的成熟,使汽车的主要机械功能用电子技术来控制。
1982~2000年,微电脑在汽车上的应用日趋可靠和成熟,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。开发的产品有胎压控制、数字式油压计、防睡器、牵引力控制、全轮转向控制、直视仪表板、声音合成与识别器、电子负荷调节器、电子道路监视器、蜂窝式电话、可热式挡风玻璃、倒车示警、高速限制器、自动后视镜系统、道路状况指示器、电子冷却控制和寄生功率控制等。
汽车电子化近二十年飞速发展
2000年左右的中国,汽车还只是少部分人的专利,那时候汽车的主要功能是代步,有辆车就很了不起了,根本不会注意到功能。当时汽车产品的电子化程度较差,多数汽车都还需要用钥匙机械开锁、车窗需要手摇、在车上能听个收音机就是莫大的享受了。后来随着2008年奥运春风席卷中国大地,也伴随着科技的积累和进步,一批高科技产品来到人们面前。倒车影像、自动倒车入位等先进技术开始投放到市场上,不过当时大部分车型倒车雷达其识别度十分有限,但已足够有逼格和让人震撼。
2013年前后,部分车型已经出现了中控屏,还配备了车载导航的功能。虽然那时的系统反应慢、地图精准性差,但在高德地图、4G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,车载导航已经是一个非常炫酷的功能。2015年前后,通过手机与蓝牙的连接,汽车开始能够播放你手机里的歌曲、帮你打电话了。同样是在那个时候,电子化的产品开始不断增多,直至今日,汽车电子化进程突飞猛进。倒车360°全景影像、手机无线充电、高效率的可触控中控屏系统、OTA远程升级、语音手势控制、人脸实别系统乃至自动驾驶等等技术先后出现在了我们的爱车上。
结语:
科技以人为本,科技也永远没无止境,汽车电子化依然在高速良性发展。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辅助驾驶、汽车的主被动安全系统与车载娱乐功能,同时也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,而且还为电子产品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。随着5G的到来,在快速反应、传输的电子元件的控制下,自动驾驶或许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民用化,而我们将尽情享受这个最好的时代。